禾木嘉林业
首页 » 行业资讯 >

久久为功绿承德 生态屏障护京城

发表时间:2018-10-10 20:16:48
承德,地处冀北,南接北京,方圆3.95万平方公里。
  近日,记者在承德坝上坝下驱车2000公里,所到之处郁郁葱葱,林果飘香,沟沟坎坎都是树,漫山遍野芳草青。然而,30多年前这里还是北京沙源地之一,当“风沙紧逼北京城”的危急信号发出后,国人上下为之担忧。
  半个多世纪艰苦卓绝的努力,如今承德已被3360万亩森林覆盖,成为护卫首都的“绿色长城”,绿水青山正变成金山银山,吸引一批批绿色产业纷至沓来,裂变为“利从绿来、绿中得利”的强劲发展动力。
  茫茫荒漠造出千万亩林:久久为功绿承德
  夏秋之交,通往承德的路上车水马龙,域内诸多景区游人如织。“天然氧吧”“到这里洗肺”……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们对这里的生态美景由衷赞叹。
  承德因“避暑山庄”而闻名于世。所辖塞罕坝曾水草丰沛、森林茂密、禽兽繁集,康熙年间在此专设“木兰围场”。然而,清末国库空虚,加之民国战乱、日寇侵略,茫茫林海砍伐殆尽,变成“飞鸟无栖树、黄沙遮天日”的秃山荒岭。
  “树太少了,水冲沙压农田,吃饭取暖都困难,盼着树快长起来。”围场县大碾子村80岁的村民李国明说,到新中国成立之初,承德森林覆盖率仅为5.8%。专家忧心忡忡:不出50年沙漠将“兵临”北京城下。
  新中国成立后,国家在承德成立60多个国有林场,几代人可歌可泣的造林史诗拉开序幕。现年76岁的赵振宇,是塞罕坝林场第一批建设者,“那时风沙卷着雪粒遮天盖日,打到脸上像刀割一样疼。一个窝铺住进20人,没有门板,就用草苫子代替,吃的是黑莜面窝窝头,就着咸菜,喝着雪水。”在极其艰苦条件下,造林人用青春、汗水甚至血肉之躯,筑建“绿色长城”。
 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,“风沙入侵”的形势依然严峻。承德林业局副局长牟广泽说,改革开放后,国家和承德先后推进“三北”防护林、京津风沙源治理、退耕还林等战略工程,给造林不断增添新动能。
  “承德巨大的生态成就,还在于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。”承德老林业专家苏凤海说,真正调动群众造林积极性的,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承德在全国较早出台了拍卖“四荒”、鼓励大户承包;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全国率先设立公益林、商品林分类经营改革试点;率先设立森林综合效益改革试验区……“多年来政策保持连续性,群众有了积极性,林业有了大发展。”
  到去年,承德市有林地面积达到3360万亩,森林覆盖率升至56.7%,比新中国成立初提高了近十倍。马鹿、黄羊等食草动物大量繁殖,狼群、秃鹫等食肉动物不断出现。
  茫茫林海缚住漫漫黄沙:生态屏障护京城
  北京正北直线距离110公里,承德丰宁满族自治县,曾是首都风沙源之一。“猪上房,羊跳墙,小孩坐在房檐上。”这看似描绘一幅美好乡村画面,其实是丰宁当年遭受风沙肆虐的印证:黄沙埋了墙,流沙压塌房,种地不打粮。
  时间回溯到2000年,丰宁县鲜见今天的苍翠,一年发生沙尘暴20多次,沙区以每年3.5公里的速度向北京方向推进。当年,国务院主要领导到丰宁县小坝子乡考察,看到村民周庆荣家房屋几乎被沙尘埋没时,心情十分沉重。“防沙治沙刻不容缓”成为当时媒体报道的焦点。
  面对严峻形势,承德干部群众下定“把风沙挡在脚下、把净水送给京津”的决心,以库区周围、风沙前沿、河流源头等生态脆弱区和环城镇周围生态敏感区为重点,构建起坝上防风固沙林、北部水源涵养林、中部水保经济林和南部经济林等4大林区为主的“生态屏障”,“沙进人退”逐步成为历史。
  如今,承德已建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个、省级自然保护区9个,坝上沙化面积减少到713万亩,比30年前减少36.8%,涵养水源能力比新中国成立初期提高20倍,已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和先行示范区,成为“华北最绿的地方”。
  16年过去,如今的小坝子已被浓浓绿色覆盖。村民周庆荣和两个孩子早已不再放牧,而是在村里的一家绿色蔬菜种植基地上班,除了退耕还林的生态补偿外,还能拿到2000多元的月工资,过上了自己盼望的好日子。
  有关权威评估报告显示,承德3360万亩有林地,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12444万吨、释放氧气11016万吨、滞留灰尘8032万吨、涵养水源66.2亿立方米。
  承德地处滦河、潮河、辽河、大凌河“四河之源”,潘家口、密云两个水库上游。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推进,张家口和承德被定位“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”。目前,承德年均水资源总量37.6亿立方米,平均每年向北京供水4.73亿立方米,向天津供水5.4亿立方米。
  绿水青山变成“聚宝盆”:利当下惠后人
  尽管承德还有47万贫困人口,但全市森林资源资产价值量达8.2万亿元,这一巨大的生态“聚宝盆”,吸引着旅游、大数据等绿色产业接踵而至。
  承德避暑山庄皇家游、山水风光游、满族蒙古族乡土风情游等,让中外游客流连忘返……目前,全市已建起旅游型乡镇72个、旅游型村庄近200个,建成采摘园、休闲农庄、农家乐3600多处,从事乡村旅游农户5.5万家,年游客量349万人次。
  承德还建成了以兴隆、隆化、滦平和承德县为重点的30多万亩山楂基地,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山楂食品加工基地。平泉县以70万亩山杏林为基础,构建了“山杏—杏核—杏仁—杏壳—杏仁露—活性炭工艺品”循环经济产业链,山杏产业链上的产值约9亿元,带动全县7.5万人就业。承德目前经济林达900万亩,农民人均林果年收入近3000元,实现绿利双赢。
  “清风净水送京津,资金项目引进来”。承德凭借良好生态环境吸引中关村大数据产业园、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生态软件园、世欣蓝汛大数据产业园、汇源果汁食品饮料等一大批新兴产业项目签约落地。
  今年4月19日,承德市与中电长城网际、软通动力、大唐融合、南开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等10多家大数据企业及科研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14项,计划总投资205亿元。
  “承德生态建设取得的成就,是几代人久久为功的结果。”承德市委书记周仲明说,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,既不能砸掉‘金碗’换饭吃,也不能守着‘金碗’没饭吃,必须保护与发展并重,才能更好实现‘利从绿来、绿中得利’,才能功在当下惠及子孙。”
  承德在全国率先编制了《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》,作为干部离任审计的重要依据,给自己带上“紧箍咒”,成为生态环境“保护神”。关停取缔100多家生态环境不达标的矿山企业,开展“百矿关闭、百矿披绿”,力争用5年时间在全国率先建成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。
  在一部刚刚修订完毕、长达77万字的《承德林业志》中,前人曾用“丛林山麓,缭心涟漪”,写尽了承德环境的优美;也有“抬头望山秃,低头见河干,山地脱皮下河川”等词句令人唏嘘。“以史为鉴,必须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,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。如此,才能无愧于后人!”周仲明说。

 

相关资讯